青岛市纺织服装产业智能化改造,迎来数字新生
【SBS拉链行业新闻】
截至2024年底,青岛市纺织服装规上企业(不含纺织机械)316家,其中纺织业155家,服装服饰业130家,皮革羽毛相关企业31家。2024年,上述企业营收、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03%和17.36%
据协会综合五经普数据显示,青岛市纺织服装行业大类共有市场主体3.8万家,从业人员26.5万人,其中,工业类(不含纺机)企业7546家,从业人员11.6万人,营收总额627.2亿元;批零类(含纺织、服装、日用品)企业超越3万家,从业人员14.8万人,营收总额3259.1亿元。
从产业布局看,青岛市纺织服装产业呈现市区与郊区协同发展的格局。市区以国际贸易与产品开发为主导,充分利用其信息、人才、金融等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开展品牌运营和贸易服务;郊区则凭借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优势,大力发展纺织服装制造和装备产业,形成了多个特色产业基地,如即墨的中国针织名城”西海岸新区王台的中国纺织机械名镇”胶州李哥庄的中国制帽之乡”等。这种产业布局既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又促进了区域间的产业互补与协同发展,集群化特征明显。
从市场情况看,青岛纺织服装行业外向型特征明显,产品入口在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主要目的地包括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等因素影响,青岛纺织服装入口面临着一定的压力。特别是服装入口延续“量增价跌”趋势,入口商更多依赖入口量和提升产品附加值来抵消价格下降带来的影响。
企业迎来数字新生
当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如同一台“智能织机”以数据为丝线,串联起设计、制造、营销等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为激进纺织服装行业织就了一张数字化的未来蓝图。这张蓝图上,青岛纺织服装行业将如何演绎古老行业的数字新生?
图片青岛酷特智能工厂,一条流水线可生产出满足不同需求的个性化服装
从企业发展看,青岛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如即发集团、绮丽集团、酷特智能、雪达集团、前丰帽艺、耀杰时装、凤凰印染等,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即发集团在青岛拉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超450家,外地配套率达50%以上。其投资建设的十万纱锭智能纺纱项目,生产全过程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智能化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酷特智能C2M产业互联网平台赋能20余家本地企业,示范效应显著。2025年,酷特智能携手华为鸿蒙,接入DeepSeek大模型,共同打造酷特AIAgent企业级通用智能体,提供了一条从传统企业到数智化企业,再到智能体企业,直至智能体集群的生长路径。前丰帽艺创建了全球首条缝制帽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效率提升200%人力利息降低了50%实现了随时进行个性化定制的快速切换。
图片
除了龙头企业引领,青岛还拥有数量庞大的中小微企业,产业生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联润翔突破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宏量生产技术,专注纳米纤维膜研发;青岛百草将现代纺织技艺与生物科技结合,开发具有原生生物性功能的复合纤维;邦特纤维作为天然植物基功能纤维前沿企业,推出包括TEMPSENSE?智能调温纤维等在内的多款复合功能创新环保产品。随着产业升级的推进,中小企业也积极寻求转型发展,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竞争力。一些中小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电商业务,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了快速发展。
- 上一篇:一个有温度、有人情的企业才值得员工长期付出 2025/7/10
- 下一篇:越南服装厂却面临美国客户集体停单的尴尬局面--只有双赢才有未 2025/7/4